首页>资讯中心
2019/9/27 15:42:15浏览 1327
2019年9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》。全国政协2019年9月12日在京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,议题是“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”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。
政协委员们建议:
要强化源头防控,提高生产标准,严格执法工作,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,杜绝各类违规产品流入市场。
要扩大治理范围,禁止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、一次性塑料餐具、非标农用地膜等,更加重视解决电商、医疗、海洋等领域的白色污染问题。
要加快替代产品研发应用,推广环保布袋、纸袋等非塑料品以及松针、秸秆、玉米苞叶等包装替代物。
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,扩大废旧农用地膜回收试点,完善垃圾处理系统,发展塑料再生行业。
要强化政策支撑,通过财政补贴、税费减免、产业基金等手段,加大对绿色产品研发生产、绿色物流建设、智能化回收设施等项目支持。
要完善法律法规,修订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,增加白色污染防治内容,加大惩罚力度。
要重视科学研究,加强各类白色污染的动态监测,搞清楚白色污染的成因和机理,深化国际合作,提出科学具体的防治方案。
要广泛宣传白色污染防治知识,增强公众环保意识,倡导“重提菜篮子、重提布袋子”,形成人人参与、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。
接下来,我们对以上文字进行详细解读:
强化源头防控,提高生产标准,严格执法工作,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,杜绝各类违规产品流入市场。
源头:
生产商、流通商、使用者、消费者等,那个是源头?国家将首先从那个源头防控?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,您有什么看法,可在下方留言。
白色污染,量最多的就在超市,买菜或者各种生活用品都是一次性包装,在大型超市连锁店或将优先试行“禁塑令”。包装材料和制品可能率先做为重点防控的对象,提高生产标准,严格执法工作,这个行业的变局很大,要么是罚款,要么是补贴,是红是黑,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应对,率先做出承诺的企业就会好一点,应对慢的企业可能就会有损失。
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:
白色污染究竟谁应该承担责任?国家、企业、消费者?现在三方的需求是错位的,处于三足鼎立的对峙情况。国家希望企业来发力,市场做出改变,这样能够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承诺,改变民众的状态。民众希望国家来解决这个问题,希望企业自己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。但是企业是要挣钱盈利的,要养活那么多员工,要创造利润,企业做这些事情的核心动力是什么?企业只有在盈利范围得到提升时,才有可能把这部分的盈利投入到进一步研究当中去,形成一个闭环。
现在国家提出的补贴优惠政策,实际上是迈出了需求对接的第一步,指出了宏观调控的方向,它不光对社会对企业提出了要求,更给了企业一定的保障,让这个企业有动力去做,是策动力。
国家迈出第一步,企业就必须采取行动措施,符合标准和规范,绿色有资质。补贴优惠政策是谁的?谁反应快就是谁的。现在的行业已经变天,行业观念必须改变,偷偷摸摸干的时代已经过去,应该改变自己,积极寻找新的方向。不改变的企业就是国家重点打击防控的对象。
要扩大治理范围,禁止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、一次性塑料餐具、非标农用地膜等,更加重视解决电商、医疗、海洋等领域的白色污染问题。要加快替代产品研发应用,推广环保布袋、纸袋等非塑料品以及松针、秸秆、玉米苞叶等包装替代物。
禁止和限制:
鼓励使用替代产品,但禁止和限制绝不是一刀切,适度,不是完全替代。塑料有它的历史使命和任务,绿色减量化必不可少,但其他替代产品没有经过100年验证,不能说绝对没有污染。
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才能使再生塑料不断迎合多变的下游市场,今年“塑料易循环设计TOP10”将隆重评选。具体查看链接:
政策要大力扶持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,以玉米秸秆或淀粉为原料替代石油基料塑料,鼓励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,对使用一次性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及再生资源回收给予政策倾斜,扶持生物可降解行业中小型创新企业,提高替代产品供给能力。
环保布袋:民众使用的要是真正的布袋子,而不是无纺布袋子,因为无纺布袋子也是塑料袋。
要强化政策支撑,通过财政补贴、税费减免、产业基金等手段,加大对绿色产品研发生产、绿色物流建设、智能化回收设施等项目支持。
财政补贴
这是近期国家第一次提出要对回收再生企业、绿色产品绿色物流建设、智能化回收设施进行财政补贴、税费减免、产业基金支持,尤其对塑料循环利用行业来讲,这是近年来国家第一次在文件中明确的提出,这是对行业巨大的利好。